期刊卷期: 
文章單元: 
中文摘要: 

        「師資培育」目前在臺灣的艱困處境,有如我們正在經歷的嚴冬。近日(2011年1月1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大學法》修正案,賦予教育部強制國立大學整併的權限。教育大學不論與綜合大學合併或自身整併為「聯合教育大學系統」的議題均出現在這波新聞熱潮中,顯現負責師資培育的機構被認為若不謀求整併或結盟,則難以「存活」。原因主要是師資市場飽和,師培機構的畢業生難以謀得教職,連帶影響學生就讀師培機構的動機,師範及教育大學的招生日形困難,學生素質自難媲美於昔日。而各師培機構,不論是以培育中學師資為主的師範大學或培育小學師資的教育大學,為求生存,多將自身轉型為一般大學,原本冠有教育的系名多在「去教育化」後,不再以培育師資為目標,但因師資專長與設備資源等條件差異,又難以媲比一般綜合大學,而自身專長的師培又被拋棄,於是臺灣的「師資培育」在找不到著力點又看不到明確未來之下,前途茫茫!        儘管前途茫茫,但仍不妨礙箇中人努力檢視自身專業內的問題。為什麼實習教師會覺得大學裡所學的理論與教學現場有相當大的落差?為什麼中小學現職教師的實務知識對實習教師較有幫助?理論與實務斷裂是教育專業長久以來無法處理的問題?或有認知理論原本即是抽離特定情境的原理原則歸納,其是觀念引發或思考引導,與實務的出入原本即可預期!本期收錄黃源河〈熔合斷裂:搭起師資培育理論與實務鴻溝的橋樑〉一文,將探討理論與實務知識斷裂的原因,並提出適合我國解決理論與實務斷裂的建議。此外,徐偉民、張國綱在〈師資培育數學課程對國小教師數學教學意象影響之研究〉一文中,試圖瞭解師資培育課程中的「普通數學」對現職教師數學教學意象的影響,也在連結師培機構的教學與小學實務間的關係。        本期書評是邀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甄曉蘭教授引介《師資教育研究—AERA研究與師資教育委員會報告》,依據書中脈絡,甄教授化繁為簡地將該書主題陳述,相信讀者必能在閱讀該書前獲得清楚圖像。其主題包括:教師人口特質之研究;教師品質指標之研究;藝術、科學及基礎課程之影響研究;方法課程與實習之研究;師培教學方法研究;預備師資教導不同族群學生之研究;培養一般教師教導學習障礙學生之研究;師培績效責任過程之研究;及師資培育方案之研究。        此外,本期尚收錄林意雪〈文化工具做為教與學之分析架構:一個文學圈的實例探討〉一文,試圖將教學放回師生互動及學生互動的社會脈絡中思考,或有助於教師瞭解學生行為並改進教學。許育典的〈媒體素養教育在我國公民教育的現況與檢討〉一文,認為媒體對現代的公民社會有重大影響,如果訊息接受者無法瞭解媒體訊息都是經過包裝,則不但難以形成自主的公民意識,且易淪為他人操控的工具,故其試圖檢視媒體素養教育在我國公民教育的落實狀況。        李逢堅〈國中生友誼面向觀點取替之研究〉一文,探討國中生友誼的面向觀點取替特性。陳春希、高瑞新的〈警專學生的工作價值觀與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組織信任的中介效果〉論文,試圖瞭解警專學生的工作價值觀與其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間的關係,結果發現警專學生之工作價值觀對組織信任與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以及組織信任對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此外,警專學生的工作價值觀會透過組織信任的認知間接地影響其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的展現。        本期雖以「師資培育」為主題,然只收錄到兩篇與此主題相關的論文,雖說師資培育以及教師專業目前困在少子化、市場飽和、校園問題與專業發展評鑑等紛擾中,但此係社會變遷與教育改革必經的過程,其中需要探討的議題頗為繁多,期待更多努力者。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