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卷期: 
文章單元: 
中文摘要: 

        近年來的教育行政探討主軸已由早期的純粹行政「管理」的思維擴大到泛學科整合的「宏觀」(macro)思維,並將行政行為擴大定位為「以科學與系統性的方式」來「服務」、「影響」或「支援」教育主體以提高教育品質並達成教育目標的一種有效行動。以此觀點來檢視整體教育行政「社群」,其所包括的重要成員不僅是政策的決定者、行政領導者、課程的發展與設計者、教學的執行者,甚至於包括理論的反思與實踐者。誠如一句名諺所述,「教育服務需要耗盡『全村』的力量方能有成」,當今的教育行政也必需竭盡整體教育社群綜合的力量,方能達成高績效的教育目標。        基於此,本期在眾多投稿的論文中特別收錄四篇專文,從不同教育社群所關切的議題切入,深入探討當前教育現況、面臨的困境與因應之道,分別為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暨科技法律研究所許育典教授之〈一綱一本政策的法律分析〉,弘光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潘世尊教授之〈貼近實務:論教育學的一種可能樣貌與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譚光鼎教授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張如慧副教授之〈蘭嶼中學原住民文化課程現況之探究:原住民社區本位課程分析觀點〉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李玉馨教授之〈新手教師的使命與困境:從Dewey哲學論臺北市教學導師制度之改進〉。第一篇專論不僅就法論法,論述中央與地方分別採用「不參與選書」與「推薦用書」的方式,以規避可能違法的可議之處,更深切指出我國在實施一綱一本教育政策時,政策的「行政事實行為」總是在「不違法」的消極作為下,成為政策背後實際指導之最高原則的弔詭現象。其次,第二篇論文則是由教育理論的知識體系切入,提出「逆向操作」的理論建構模式,從而倡議以最能貼近現場的研究實際,做為引導教育改善的實務理論基礎。兩篇文章雖各有其不同探討的場域,但均從現行的教育政策作為與理論知識體系進行深切的「反思」,並提出未來「實踐之道」,值得一讀。        其次,第三篇專論先從蘭嶼中學原住民文化相關的課程推動現況著手,再從原住民「社區本位課程」的觀點切入,探討未來在推動社區本位課程架構時可能面臨的問題與因應策略。有別於前者專章討論偏遠地區原住民的課程觀,第四篇論文則探討首善之區臺北市教學導師制度的改善之道。李文馨教授從Dewey教育哲學所強調的三項觀點,即「選擇經驗並巧塑經驗」、「運用科學並厚植科學」及「實行民主並深化民主」,凸顯臺北市在實施教學輔導教師制度時,新手教師所受到的各種限制,進而提出改進之道。兩篇文章雖然分別從課程與教師的角度切入,但其所凸顯的教育問題,不容忽視,其一是,在政府大力推動學校特色課程的政策下,原住民學校的文化特色課程是否具備社區主導的意識?社區主導的文化課程的內涵究竟為何?其二則是,在教學輔導下的新手教師,其真正的「教師圖像」為何?現今的輔導制度與政策究竟要將新手教師「帶往何處」?兩篇文章導出政府在推動新政策時內部長期隱而不察的問題,值得讀者仔細品味,深度思量。        此外,本期書評特別邀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林明地教授評介美國學者W. A. Firestone與 C. Riehl所主編的《教育領導研究的新議題》一書。林教授以其豐富的教育行政學養,摘要撰述本書各章節的大要,並針對書中重要議題如「透過改善領導,以改進學習」、「教育領導研究社群需具備服務的概念」、「學生學習成果應包括認知、道德與公平三大面向」、「如何保障所有學生接受公平教育的內容與過程」、「領導發展與培育的重要性」及「領導如何影響學生學習成果的關連模式」等提出個人的評論與闡述。更重要的是,林教授以其近年來的學術研究經驗,提出領導如何影響學生學習成果的「修正模式」,企圖建構本土版的發展模式,以利於與國際研究結果進行跨文化的比較。詳讀評介內容不僅可開拓教育領導的新視角,更能啟發未來研究的新議題,期望讀者在閱讀各章的議題時,能化思維為行動,著手發展我國各項教育領域之教育領導新模式。        時值春末,本是春遊時節,但不論是投稿者、審查者、編輯委員以及總編輯總是犧牲休假時間,為本刊的付梓努力不懈。為此,謹致上誠摯的謝意,更期望讀者能本於「我即是教育社群關鍵的成員」,繼續支持本刊物並踴躍似稿。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