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育訴求自由、平等與尊嚴的理念之際,需要課程與教學的配合,更需要行政的鼎力協助,就此而言,教育行政欲處理與面對的教育問題不是單面向,而是全面的。本期有鑑於此,從諸多來稿中擇取最具代表性的四篇,期讀者對當代教育行政有新的詮釋。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丁雪茵副教授,針對臺灣幼兒教育的組織文化的生態觀,對開展未來幼教組織文化之方向與方法,提出針砭之言,值得參考;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鄭勝耀助理教授暨蔡清田教授,因應臺灣人口結構少子化與異質化之趨勢,共同思考師資培育大學、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以及學校教學現場三者之間的合作關係,發現師資培用聯盟建立共識的重要,並提出可行策略,期師資培育大學之「培」與學校教學現場之「用」,能達成均衡發展,切合時需。 國立宜蘭大學薛方杰助理教授關切生態與永續環境,從國小生態池分析課程與教材,發現校園設施使用與管理無法滿足教學需求,並主張教學與校園設施之間為一循環建構過程,若能透過課程與教學之規劃導引硬體設施之規劃,將更能發揮校園設施輔助教學發展之功。最後,國立中興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所梁福鎮教授,以詮釋學方法探討斯泰納的人智學教育學之強調培養身、心、靈和諧發展,並達到善、美、真的教育理想,期能從理論上為教育實際提出重視愛、德行、想像力與自由之啟示,深具啟思性。 除了上述專文外,政治大學周祝瑛教授從事比較教育多年,本期她為文評述2007年由世界比較及國際教育學會重要學者Bray、Adamson和Mason等人出版之《比較教育研究:方法與途徑》(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Approaches and method)一書。無論從比較教育的研究方法之類型,或比較教育之分析單位及案例等之闡述,均對該書的重點有深入淺出的介紹,最後更提出其個人對該書之優缺點的獨到見解,對比較教育研究方法之趨勢的掌握甚具意義。 本期感恩讀者的踴躍投稿、審稿者和編輯委員的嚴謹把關,以維護本刊的品質。此外,編輯團隊竭盡心力的付出,方得讓本刊如期出刊,謹於此致上誠摯的謝忱。最後,期盼讀者繼續支持並踴躍投稿,讓本刊能為教育學術研究搭建更紮實的對話平臺。
期刊卷期:
文章單元:
中文摘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