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卷期: 
文章單元: 
中文摘要: 

        教育研究涉及的範圍廣泛,但一般為了區分之便,常以理論基礎、政策與行政、課程與教學、心輔與測統等分類之。本期內容大致上涵蓋上述議題,而且每一篇文章都經過非常嚴格的審查歷程,以確保呈現給讀者的是「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言之有序」的精采之作。        首先,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助理教授李崗博士,透過原典的引述與解析,探究中國二十世紀的傑出藝術家豐子愷之童心觀。文中先指出,豐子愷的童心觀是人人皆可能有的一種生命情調,涵蓋「率真」、「同情」、「健全」、「大人」等四項特徵;然後,指出豐氏童心觀與西方哲學思想的關係;最後,則針對此童心觀在教育上的應用,提出若干建議。作者對教育美學的耕耘,以及對當前教育現象的體察,勢將引起讀者的共鳴。        第二篇是針對嘉義市國中學生的初次偏差行為之縱貫性研究,作者⎯⎯大同技術學院幼兒保育學系的張楓明助理教授⎯⎯以動態分析觀點與技術,採取事件史分析法,探討學業層面的參與、抱負、自我效能及緊張因素等,與國中生初次偏差行為的因果關聯性。文中指出,學業參與及學業抱負對國中生初次偏差行為具有抑制性之影響,而學業緊張則與初次偏差行為存在著正向關聯。這樣的研究發現,對關心國中生偏差行為的教育工作者與社會大眾,都深具意義。        第三篇則是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簡良平副教授,針對敘事課程的文本選擇與組織原則的討論。作者分別從敘事文本選擇所涉及的內容選擇與形式選擇兩層面,以及順序性與統整性兩項課程組織原則,討論課程實施之原則,以期教師在決定課程時能多予參照,並融入學校的課程系統,俾有助於引導學童進入敘事理解與敘事活動,以提升其語文知能。對於語文領域的教師以及課程研發人員而言,本文尤值得參考借鏡。        第四篇探究教育行政「潛規則」的理論與概念模式,是由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陳成宏副教授所撰。本文作者從「潛規則」的涵義以及相對應的理論入手,歸納出複雜理論、交易成本理論、派系理論與社會交換理論等,作為潛規則的立論基礎,並建構包含起因、類別與正式規則的關係、操作形態和影響等面向的潛規則概念模式。教育行政或學校行政的教育夥伴,或許可從本文中獲得啟示與靈感。        除了上述四篇文章之外,本期也刊載了由新竹教育大學李安明教授與謝傳崇助理教授合撰的書評,評介M. Militello、S. F. Rallis與E. B. Goldring等人於2009年出版的《校長教學領導:理論與實踐》一書。就一般的書評文章而言,本文不但善盡職責,將該書的重點畫龍點睛地引介出來,同時,也透過有關文獻的串連,對校長教學領導的若干主題加以補充說明,尤其是針對國內教育情境,點出未來研究的議題,頗具參考價值。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有下述幾項:(一)學校教育的核心在教與學,如果校長領導無法落實「為教學而行政」的目標,則教育改革恐將落空;(二)透過「合作探究行動循環」的行動研究架構,鼓勵以學校所面臨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跳脫「偉大校長」的迷思,塑造「對話與行動」的學校氣氛,培訓與發展校長及教育工作者的團結合作和問題解決能力;(三)在合作探究行動循環的歷程中,校長主要扮演著兩組角色,即協助者(facilitator)與聚焦者(focuser),以及緩衝者(buffer)與搭橋者(bridger);(四)校長的教學領導,不只是展現其對教學的信念之關注,更著重在以實際的教學領導行動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五)若欲維持「合作探究行動循環」的持續運作,則要留意它是否促成團結,且讓校內外的參與者都能發聲;(六)校長專業發展之職前培訓與在職訓練,應以個別學校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為教材,透過「價值導引探究」與「深度對談」,以開發校長的問題敏覺性和確認問題癥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的兩位評介者長期關注且實際進行校長教學領導的教學與研究,因而使得本書評有誘人一讀原著的效果。        不僅學校教育要重視團結合作,學術期刊能順利如期出刊,也是透過層層的合作方能竟其功。感謝所有投稿人、審稿人,以及編輯委員和工作團隊的辛勞與付出,期盼本刊持續受到讀者們的支持,歡迎各界繼續賜稿,以豐富本刊的內容,方家賢達對本刊的建設性鼓勵或督促,都將使本刊更加精進。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