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二十一世紀,教育變革內容不僅瞬息萬變,其本質也日新月異。就教育範式的變革面向而言,本世紀的教育與研究典範的變革,不僅已從單一面向擴展為多元與多層次的面向,亦從行為層面擴及到理念與認知心理層面。而就教育系統(educational system)的觀點觀之,國內教育系統自1996年所實施大規模的教育改革政策至今已十餘載,正值績效檢視期,各項的教育評鑑接踵而至,其中,各級學校的校務評鑑已如火如荼地展開,除以改善為目的所進行的評鑑外,為有效地監督其改善情形,教育主管機關甚至採用較為嚴苛的品質認證機制,明訂學校的進退場的相關辦法,以有效管控大學的教育品質。本期嚴選的四篇專論中,前兩篇分別探討理念教學範式之移轉與認知歷程,後兩篇分別探究教育優先區的實施與大學系所務評鑑機制,四篇文章的探討主題正好呼應本世紀教育變革的特色,即理念與範式的移轉以及政策執行與績效檢視等重大議題與趨勢。 在典範轉移與認知應用部分,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張源泉教授在其專文中指出,德國Humboldt與波隆納進程之大學理念與教學範式之差異,並主張應綜合二者的差異,發展一種「以學術研究促進職業培訓」的融合模式,以作為我國未來技職教育發展的參照。其次,有鑑於長期以來,國內探究校長教學領導的研究大致受限於行為學派的觀點,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洪志成教授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士生梁金都在其文中點出「分散認知」的重要性,並透過四項可觀察的「人造物」標準,以檢視校長與教師在教學領導認知上的歧異情形。 在政策執行與績效檢視部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許添明教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研究助理葉珍玲指出,我國教育優先區的政策有其執行面上的缺失,宜借鏡法國在弱勢教育者政策推動的經驗,以有效改善我國教育資源貧乏地區之教育環境,並提升學生受教品質。其次,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許育典教授與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系博士生陳碧玉以大學系所務評鑑為例,指出我國在執行大學評鑑政策時所產生之大學自治與外部評鑑的衝突關係,並提出數項具體建議以調和兩者的衝突。 除了上述四篇專論,本期書評特別邀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蘇永明教授評論《教育哲學手冊》一書,蘇教授以其豐富的教育哲學學養,先以「教育學門學術基礎的反省」、「教育學研究法的反省」、「教育思潮的研究」及「教育實際問題的哲學探討」等四項教育哲學手冊應具備的內容要件為基準進行檢視,並直接點出手冊有「缺乏方法論論述」、「取材過度狹隘並帶有西方中心哲學思維」,以及「對於後結構與後現代論述不夠完整」等三項缺失。蘇教授另指出手冊可取之處在於其第三部分的「教育的實際議題」,特別是將哲學觀點與實際教育問題的連接。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透過文中所論述之「分析哲學、詮釋學和現象學並不是算是思潮,而是一種方法」,蘇教授清楚地釐清當今教育哲學所存在的諸多迷思。 本期各篇章的內容豐富,可讀性高,不僅含括近代較具規模的學術思潮與辯論,更包括許多哲學方向的引導及實務經驗的批判與建議。相信透過本期各文的閱讀,一定能帶給讀者更多的學術啟發,讓讀者能對於國內外的教育發展現況有更深度的理解。
期刊卷期:
文章單元:
中文摘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