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卷期: 
文章單元: 
中文摘要: 

       這一期《當代教育研究季刊》秉持一貫的嚴謹學術標準,推薦刊登四篇優質文章,並力邀名家撰寫書評一篇。這些文章有幾個相似的屬性,彰顯其可讀性與價值性:一、主題呼應教育時事與議題,涵蓋大學卓越計畫、校園霸凌防制、退休者教育、大學生課堂不禮貌行為,以及歷史教育的意識形態爭戰等;二、具有國際比較的視野,涵蓋德國、英、美、新加坡及臺灣等五個國家的教育政策與議題;三、具有政策研究色彩,包括德國的卓越教育及英美校園霸凌防制政策;四、聚焦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的探討,包括獎勵大學研究的卓越計畫,退休者的學習歷程,以及大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等研究主題。以下略述這五篇文章的要旨與價值,供參閱。        張源泉的〈德國大學「卓越計畫」對教學與研究之影響〉,描繪及評述德國「卓越計畫」,政府挹注大量教育經費,拉拔大學的尖端研究成果,希冀大學在國際學術排行榜上有亮眼表現,結果不如預期,卻造成教學品質折損、大學階層化、教授跳槽挖角等抄短徑、急功利風潮。究竟「卓越計畫」是在打造「燈塔」大學,以樹立典範,抑或在構築看似雄偉卻收益有限的「風車」?上述現象和質疑,讓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臺灣的高等教育長久以來也是陷入國際排名的漩渦裡。德國經驗的評析,確實有值得鑑鏡之處。        林斌的〈英美校園霸凌防制政策:教育法之觀點〉一文,在校園霸凌層出不窮的世代益顯其參考價值。透過分析英、美中小學防制校園霸凌政策之內涵,提出以下發現:英、美校園霸凌防制政策需遵守行政法之原則,能夠回應校園安全之需求,重視對家長之課責,對學生及教師之基本人權亦能予以保障;並據以提出對臺灣校園霸凌防制政策的重要啟示。        李雅慧、魏惠娟與胡夢鯨等人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發掘〈新加坡退休者的學習歷程之探索〉。對人口老化速度之快領先全球的臺灣社會,確實發人深省之處,包括高齡教育機構可運用「鼓勵學習、不限學歷」的行銷策略,吸引退休者參與學習;機構宜針對退休者生涯發展的需求進行教學設計;教師的教學設計需同時考量學習內容及其應用性;教師的教學宜依據學習者的需求進行調整,並且幫助學習者有能力獨立學習;鼓勵參與者組成學習社群,以促進他們進行獨立學習等。        在新聞媒體時常煽惑式報導大學生課堂脫序行為之際,徐綺穗與吳佳臻進行〈大學生課堂不禮貌行為與品德概念關係之研究〉,深入探討大學課堂的真相,格外有教育意義,特別是以下幾點真實又有趣的發現,值得再三窮究深思:1. 公立學校大學生品德概念得分高於私立學校大學生,對課堂不禮貌行為的認同度也低於私立學校大學生;為什麼?其間有階級因素嗎? 2. 南部大學生品德概念得分高於中、北部大學生,同時,也比北、中部大學生知覺較多課堂不禮貌行為;這兩者有何關聯性?其間有區域、階級與大學屬性(綜合或科大)等變因嗎? 3. 大三學生比大一學生知覺更多的課堂不禮貌行為,這究竟是大學生受教愈多年愈增品德意識去知覺到課堂中的不禮貌行為,抑或資深大學生的課堂行為愈往下沉淪? 4. 在尊重、負責與自律三個品德概念中,只有「尊重」對不禮貌行為的認同是有顯著預測力的;理由何在?              本期還力邀單文經教授撰寫《課堂中的歷史戰爭:全球觀點》書評。這本書蒐錄遍及六大洲十個國家所發生的歷史或歷史教育的爭戰。單教授歸納歷史教育爭戰的原因,主要有三項,包括對歷史教育目的、歷史本質及對教學與學習的觀點有歧異。正值臺灣加快腳步研訂適用於十二年國教的課綱之際,這本書及這篇書評提供了頗具啟發性及反思性的警醒。推薦參與其中的學者專家及實務工作者,特別是涉入與意識形態密切相關的科目者,應該來研讀此書,大家一起來思考如何面對這些難以完全避免的學科教育爭戰?而單教授這篇精彩的書評,無疑是絕佳的入門捷徑!        

作者: